齒顎矯正半年,小下巴妹妹華麗變身蘋果肌正妹!

根據一份10年前的統計,台灣大約有60%的孩童患有齒顎不正,主要原因為精緻飲食、鼻過敏導致口呼吸,但牙科醫師羅士傑強調,以他的門診經驗為例,目前齒顎不正的比例甚至可能高達 85%。

羅士傑指出,門牙的功能是切割食物、犬齒的功能是撕裂食物,但過去婆婆媽媽餵小孩時都習慣用剪刀剪小剪細,殊不知這樣的舉動反而讓幼兒從小養成習慣吃軟爛細碎食物,或是每次都獲得剛好一口大小的食物、缺乏撕裂咬斷食物的練習,導致齒顎發育刺激不夠,埋下將來牙弓窄小、齒列不整的隱憂。

【6 到 12 歲齒顎發育期 也是同儕關鍵期】
過去傳統矯正方式的大鋼牙矯正器無法黏在乳牙上、否則會導致乳牙牙根脫落,因此必須等到12歲乳牙換牙完成才能在恆牙上施作,羅士傑苦笑說:只能眼睜睜看著有嚴重齒顎問題的孩子,一如預期地長成暴牙、長成戽斗,等到12歲才處理;但近年來已有新的治療方式翻轉宿命,羅士傑表示,兒童隱形牙套將治療的時間提早到 6 到 12 歲之間,這個階段正是孩童齒顎發育的成長期,利用正在發育的時機誘導齒顎生長,讓原本預計應該將來得拔牙或是做正顎手術的病患,能夠因為即早治療有機會避免未來破壞力更大的治療方式。

兒童隱形牙套將治療的時間提早到 6 到 12 歲之間,藉由生長發育時機誘導齒顎生長,讓將來得拔牙或是做正顎手術的病患,能夠因為即早治療有機會避免未來破壞力更大的治療方式。
羅醫師強調,6 到 12 歲不只是齒顎發育期,也是親子關係、同儕認同的重要階段,暴牙有很多綽號、戽斗也好不到哪裡去,言語的霸凌嘲笑往往讓孩子變成社交邊緣人,而且回到家中也未必得到溫暖;臨床上一位戽斗、暴牙又開咬的小孩,總是無法在學校規定的 20分鐘內吃完飯,甚至午休結束了他還在吃,家長抱怨小孩老是把肉片咬的薄薄扁扁、吸乾肉汁就吐出來,認為小孩不專心吃飯、浪費食物不聽話,每天光是三餐問題,親子關係就搞得非常惡劣,殊不知孩子年紀還小、無法適切表達自己的難處,其實他不但無法用門牙切斷食物、整塊也吞不下去;但兒童隱形牙套的好處是可以一邊擴大牙弓、矯正上下顎的咬合以解決戽斗問題,還能針對每顆牙齒的排列細節作調整、改善暴牙開咬。


齒顎不正、媽媽貶抑 小女孩矯正的不只是下巴
羅醫師曾收治一位「小下巴」的 10 歲患者,小女孩被媽媽帶來做矯正時,媽媽不斷貶抑碎念「書讀不好就算了、飯也吃不好」,2 個月後回診發現小女孩陽奉陰違沒乖乖戴隱形牙套、矯正效果差強人意,媽媽這次改罵「書讀不好就算了、飯也吃不好,現在花錢來讓妳做矯正,妳連矯正都做不好」,羅士傑驚覺狀況不對、請媽媽停口,轉而向小女孩開玩笑說「如果媽媽說的是對的你要聽,但是如果媽媽錯怪你、那下次來我就多收媽媽500元,這樣好不好?」原本因為齒顎不正,平常不說話、不會笑的小女孩,聞言馬上笑開來。
2 個月後第 3 次就診時,小女孩進步驚人,透過兒童隱形牙套上的特殊裝置引導下顎生長,後縮的小下巴變成正常下巴,深咬變成正常咬,不但準時吃完飯、功課也進步,媽媽在診間自責說「我愛她卻不知道用她的方式去理解她」,後來在半年多的療程中,小女孩因為齒顎矯正臉型改變,不止下巴出來了、連臉頰的蘋果肌也出現了。


矯正半年內,小女孩的臉型及笑容曲線明顯改變,蘋果肌與尖下巴也跑出來囉!
羅醫師提醒家長,齒顎不正不但影響進食、營養攝取,還會影響全身系統性的發展,例如下顎後縮下壓會壓迫甲狀腺、副甲狀腺,容易造成疲勞、不專心、脾氣暴躁等,而改善小下巴,把下巴拉出來、不再壓迫頸椎,彎腰駝背不見了自然看起來就變高,而且呼吸的氣道暢通能讓身體獲得更多更足夠的氧氣,在小學身高發育的黃金期抽高,小女孩每次回診都能明顯看出身高的進步,總算變成母女歡喜進門、開心回家的喜劇場面。

感謝蘋果日報【特別企劃】報導

 

喜歡這則文章嗎?立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