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醫師,我只是看電視大笑了一下,下巴就掉下來了,怎麼會這樣?」

「你之前有這樣過嗎?」

「我以前不會,但從今年初第一次掉下巴之後,到現在已經發生第四次了。剛搬來台北已經夠忙了,現在還有這件事來搗蛋,好煩哦……」

「好,我們來看看怎麼樣會讓你舒服一點哦。」

掉下巴,也就是台語俗稱的「落下頦」,是怎麼發生的呢?

掉下巴是一種下顎關節脫位的狀態。例如有時候可能只是哈哈笑一下,笑完以後發覺下巴掉下來,原因在於當我們嘴巴張太大的時候,這個關節會從原本的關節窩跳出來,如果韌帶之前已經因為某些原因變得鬆弛,跳出來的關節便會彈不回去,成為我們看到的掉下巴的狀況。

我們在講話、咀嚼的時候,下巴是藉由肌肉跟韌帶去支撐整個嘴巴下半部的運動,這個運動包含了韌帶、關節、和肌肉的共同運作。如果會有掉下巴的狀況產生,表示這三者彼此運作得不順暢。

當掉下巴的情況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漸漸可能會演變成習慣性的掉下巴。為什麼呢?

 

不良的張口動作

有時我們會發現小孩子會把下巴往前伸,然後左右移動,這樣看似好玩的的彎下巴動作,其實對身體是有不良影響的。這種不正確的張口動作,可能會造成韌帶久而久之越來越鬆弛,而導致習慣性的關節脫位。所以不要出於好玩而經常去做這些會造成負擔的動作哦!

 

愛吃堅硬的食物

另一種狀況是患者可能喜歡吃很硬的食物,例如比較硬的堅果類。咬這些食物需要瞬間的爆發力,造成下顎關節與韌帶得要承受很大的力量,久而久之,這些韌帶就慢慢變得鬆弛,也可能會造成關節的習慣性脫位。

 

牙齒排列的影響

還有一種大家可能沒有想到,竟然跟牙齒排列有關哦!

我們的大腦很聰明,為了在嘴巴張開與閉合的時候保護牙齒,不管是說話、吃飯、咀嚼、吞嚥,都會告訴下巴要巧妙的進行閃躲反應。如果遇到牙齒排列非常不整齊的狀況,這個閃躲路徑可能會繞得很大,例如繞Z字型、或是斜上斜下的方式去做嘴巴開合的動作,長期下來也會讓韌帶越來越鬆弛。

 

掉下巴的緊急處理及預防復發



當發生掉下巴的狀況時,有些人會試著自己把下巴推回去、有些人可能把嘴巴閉緊用力吞嚥、如果都沒用的話就要到醫院請醫師幫忙把下巴復位了。不論用什麼方法解決,請注意如果這種情況不斷發生的話,會漸漸演變成習慣性的脫臼,也就是嘴巴一張大就可能掉下巴。

有掉下巴困擾的人可以依照上面的三種成因來做調整以預防復發。首先如果有玩下巴的習慣的話,請旁人幫忙提醒,減少那些玩下巴動作的出現。再來,選擇食物時請適度減少堅果類的食物,吃的時候也請吃慢一點,減低關節與韌帶的負擔。最後,定期找牙醫師檢查,才能早期發現牙齒排列的狀況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希望大家都能健康自在地享受說話和咀嚼的美好哦!

喜歡這則文章嗎?立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