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醫師,我智齒好像長出來了。雖然好像歪歪的,但是咬東西不會痛、吃東西也沒有問題, 這樣的智齒一定要拔掉嗎?」

智齒,真正的名字是「第三大臼齒」,是整個口腔中最晚長出的牙齒,通常在17-21歲之間才會長出來,這時我們已經成年了,比起小時候有智慧(嗯……理論上),因此稱為智齒。

人類祖先吃的食物非常粗糙,牙齒很容易磨損或掉落,因此在原本的牙齒脫落後,智齒可以長出來遞補。 現在,隨著口腔衛生的進步和飲食的精緻化,我們的牙齒不再會早早脫落,於是就沒空間讓這幾顆遞補的牙齒長出來了。

如果智齒生長正常,健康的智齒是不需要拔除的。醫師一般會在看過口腔X光片後,以下列的原則來評估智齒需不需要拔除。

 

智齒是否有足夠的生長空間

由於是最晚長出的牙齒,口腔內如果沒有足夠的空間讓智齒長出來,或雖然長出來了卻卡在奇怪的位置,就會導致問題。常見的可能有智齒長成斜的甚至橫的、或是只露出牙齦一點點,沒辦法整顆長出來。這會導致下列幾種情形:

  1. 牙線清理不易:智齒長歪與相鄰牙齒造成的死角,可能會讓食物卡在裡面成為細菌生長的溫床,同時牙線也很難穿過這個空間進行清理。
  2. 引發牙齦感染:只露出一小角的智齒,形同為細菌打開一個進入牙齦的通道,此處成為最容易發生感染的地方,並可能導致下巴疼痛,腫脹和僵硬。
  3. 推擠正常牙齒:當智齒沒有足夠空間冒出頭來,可能會推擠旁邊的正常牙齒,使牙齒越來越歪,影響咬合及身體健康。

在上述的情形中,智齒很容易蛀牙,蛀得嚴重的情況下會形成囊腫,這可能連帶損害附近的牙根,或破壞支撐牙齒的骨骼。

 

需要拔除智齒的幾種情形

在下列幾種情形下,應該考慮拔除智齒。

  1. 疼痛:智齒疼痛難耐,影響生活。
  2. 感染:智齒周圍的牙齦出現感染現象,導致疼痛、腫脹、僵硬。
  3. 囊腫:智齒蛀牙產生囊腫,可能會連帶影響到周邊正常的牙齒。
  4. 腫瘤:牙齒也會產生腫瘤,稱為牙源性腫瘤,大多為良性,每半年到牙醫診所定期檢查,可以早期發現。
  5. 傷害鄰牙:例如推擠到相鄰牙齒,或是因清理不易導致鄰牙蛀牙。
  6. 牙齦疾病:因發育不全或清理不易,導致牙齦細菌感染。
  7. 嚴重蛀牙:智齒本身已經蛀到救不回來的狀況

此外,在進行牙齒矯正的時候,醫師也可能會建議拔除智齒,以騰出能夠重新排列牙齒的空間。

 

年齡的影響

隨著年紀越大,以及身上可能伴隨的慢性疾病,拔智齒的難度以及健康風險也會增加。

智齒到底要不要拔,醫師會在看過X光片後依照一系列的判斷準則來向你說明。然而,即使現在醫師評估的結果是不需要拔智齒,也應該每半年定期到牙科接受檢查,讓醫師評估智齒和整體的牙齒健康狀況,確保智齒不會為你惹出麻煩來哦!

喜歡這則文章嗎?立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