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啊,愛吃糖果不刷牙就會蛀牙哦。」

「哪有,我昨天不刷牙,今天也沒蛀牙啊!爸爸天天刷牙,嘴巴還不是有蛀牙?」

門診的朋友跟我分享前幾天孩子的童言童語,雖然又好氣又好笑,不過他也很好奇,到底要多久沒有好好照顧牙齒,才會蛀牙呢?

這個問題要回答起來可能會有點複雜,會牽涉到一些化學反應,但是試著瞭解一下,之後就能解釋給孩子聽囉!

 

蛀牙形成需要多長時間呢?

蛀牙是蛀牙形成(去礦化,也就是一般稱的「酸蝕」)和齲齒修復(再礦化)之間持續拔河的結果,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生。

這不會在一夜之間造成。乳牙需要幾個月,恆齒需要花上幾年才會蛀到需要注意的程度。這也是為何通常牙醫師建議六個月檢查一次牙齒即可。

造成蛀牙需要時間的原因:

 

一、酸蝕是一個累積過程

酸性環境並不是我們口腔的常態。 正常值通常位於中性,也就是 pH 7 左右。當牙菌斑中的細菌接觸到糖分,消耗之後會產生酸,將口腔變成酸性環境,使牙齒開始鈣化。每當口腔的酸鹼度下降到 pH 5.5 或更低時,酸性環境就會造成一點牙齒損傷,而經過無數次的酸性侵蝕循環後,最終蛀出一個洞來,影響牙齒內部,需要處理。

當牙菌斑積聚在牙齒表面時,只要遇到含糖食物,牙菌斑內部的細菌就會產生酸,對位於其下的牙齒表面造成損害(鈣化作用)。

當牙菌斑塊被清理乾淨時,當前的攻擊停止。但已造成的損害依然存在。

如果牙菌斑重新形成,上述的酸性攻擊會繼續發生,並進一步增加損害的幅度。

如果牙菌斑長時間持續存在於牙齒表面,最終會形成完整的牙洞。這種情況常見於不頻繁刷牙,或是雖然有刷但沒刷乾淨的人身上。

 

二、牙齒表面特徵會影響蛀牙形成的快慢

蛀牙形成的速度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1. 蛀牙區域是在牙本質還是牙釉質

牙齒的表面由牙釉質(顏色為白色)或牙本質(組成牙齒根部的堅硬的淺黃色組織)組成。

牙本質的礦物質含量比牙釉質少。在相同的條件下,它更容易受到鈣化過程的影響並因此形成空洞。這種差異意味著牙本質區域(如暴露的牙根表面)會較容易蛀出洞來,也會加深地比較快。

2. 牙釉質的厚度

醫師判斷蛀牙是否需要修補的標準之一就是它是否已穿透牙齒的釉質層。

在相同的條件下,釉質較薄的區域會蛀得比較快,這也是為何乳牙會比恆齒容易蛀牙,因為乳牙的釉質層厚度大約只有恆齒的一半。

3. 牙釉質的品質。

牙釉質表面的成分或狀態變化也會影響蛀牙形成的速度。

如果牙釉質含有的孔隙較多,也會相對較容易蛀牙。乳牙釉質的礦物質含量低於恆齒,這是另一個乳牙比較容易蛀掉的原因。

儘管我們談了這麼多種影響蛀牙速度的因素,但蛀牙形成的實際時間通常仍然是幾個月到幾年。養成每年進行兩次例行檢查的習慣,是有效預防蛀牙的基本動作。

 

三、再礦化:減緩蛀牙形成的另一個因素

蛀牙形成不是一個線性的事件。除了酸蝕之外,在某些情況下,牙齒會進行「再礦化」。

這有點像把蛀牙歷程顛倒過來,它可以抵消牙齒酸蝕時發生的損傷(包括牙釉質和牙本質)。當牙齒表面的條件為非酸性(pH 值 7.5 或以上)時,再礦化過程有機會發生。當它發生時,從口腔環境中吸取的礦物質會重新沉積在牙齒上,修復牙齒的受損部分。

直到口腔的 pH 值降至 7.5 以下,如果口腔內有牙菌斑,其中的細菌以糖為食,再次開始產生酸性廢物侵蝕牙齒,就像一場持續的拔河比賽。去礦化和再礦化之間的拉鋸每天可能會發生好幾次,這也是蛀牙通常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形成的原因之一。

 

四、蛀牙形成的徵兆

所謂的牙齒長期保持健康,從化學反應的觀點就是口腔經常處於再礦化的條件下。

若是去礦化占了主導地位,那麼牙齒就會開始受酸蝕損害。而如果口內條件持續有利於去礦化,經過一段時間最終會蛀出洞來。這種孔洞從外表很難看出來,需要借助牙醫門診的 X 光設備來輔助觀察。

 

五、發現蛀牙就要及時處理

儘管蛀牙需要很長的時間才會形成,但不代表發現了蛀牙之後我們還能慢慢拖哦。

一旦發現蛀牙,或是牙齒變得很敏感,應該儘早尋求醫師的專業協助。拖得越久,只會讓牙齒越難處理,並且可能進一步影響到牙周以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健康。

 

附錄:預防蛀牙建議

到底怎樣才可徹底避免蛀牙?簡單說,就是「營造非酸性的口腔環境」。

1. 減少跟糖分接觸的機會:儘量少吃甜食、少喝含糖飲料,並在食用後清潔牙齒或至少多喝水,來降低糖分對口腔環境的影響。

2. 每天至少刷牙兩次,並使用牙線清潔,減少牙菌斑。

3. 經常喝水以及漱口,特別是在吃零食之後。這可以大幅減少口內細菌能夠接觸到糖的數量,同時稀釋並沖走它們產生的酸。

喜歡這則文章嗎?立即分享